糖尿病的發生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遺傳因素是糖尿病的基礎和內因,而環境因素則是患糖尿病的條件和外因。導致二型糖尿病的環境因素,主要是由于肥胖、體力活動少、過多食用升高血糖的食品和激素以及其他誘發因素,使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細胞有缺陷或胰島素抵抗,從而引起葡萄糖、氨基酸及脂肪的代謝紊亂。
目前,泰國糖尿病者大約有 500 萬人,而更多的是難以估計的 “ 準糖尿病 ” (糖耐量異常)潛在人群。面對病魔,固然要用良醫靈方來制服它,但《皇帝內經》曰: “ 上醫于未病。 ” “ 準糖尿病 ” 徘徊于 “ 糖尿病人 ” 和 “ 正常人 ” 之間,倘若此時特別注意飲食調節和科學預防 , 就可與糖尿病擦肩而過。因此要特別重視這部分患者的宣傳、教育和預防工作。衆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種終生性疾病,防患于未然才是上策。
最新研究成果證實: 精細米、面以及高熱量飲食是促使血糖升高的食品 。糖尿病人和 “ 準糖尿病 ” 人要忌吃或少吃某些食物,但是維持機體生理正常運行的各種營養素不能缺少,其中最最不能缺少的就是 膳食纖維 。
現代營養治療理論認爲,嚴格控制熱能攝入,要比單純控制糖的攝入更爲合理,膳食纖維既是糖尿病人極缺的營養素,又基本不提供熱能,無論是治療還是預防,膳食纖維都有特殊功效。在控制餐後血糖急劇上升和改善糖耐量方面,可溶性膳食纖維效果最佳。水溶性纖維具有的黏性,可在腸胃壁上形成薄膜,減少葡萄糖和脂肪等養分在小腸內膜細胞的吸收,從而減低血液中葡萄糖和脂肪含量。水溶性纖維特有的膨脹性還能填充胃容量,延長食物在胃里的滯留時間,緩解糖尿病人的饑餓感??茖W研究還發現,膳食纖維能改善末梢神經對胰島素的感受性,降低對胰島素的需求,從而調節血糖水平;由于膳食纖維具有調節血糖和血脂的雙重功效,因此被認爲是預防和輔助治療糖尿病和心腦血管并發癥的有效的飲食療法。